深圳华瑞通科技有限公司
0755-86518800

简体中文 英文


新闻中心Press center

热门产品Hot products

解决方案Solution

联系方式Contact information

联系电话:0755-86518800 QQ:2117832400 手机:13538144380 邮箱:sales@huaruicom.com

首页 > 新闻中心> 行业资讯

人工智能赋能的 110kV 线路故障监测系统:分布式行波定位与光纤传感技术

发布时间:2025/07/03浏览数量:224发布出处:本站
作者:深圳华瑞通科技有限公司
分享到:
人工智能的 110kV 线路故障监测系统,重点阐述了分布式行波定位与光纤传感技术在其中的应用。通过介绍这两种技术的原理、优势以及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方式,展示了该监测系统在提升故障定位精度、监测实时性与可靠性方面的显著成效,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为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一、市场需求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用电需求的日益增长,110kV 线路作为电力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稳定运行对于保障电力供应至关重要。然而,110kV 线路面临着诸多故障风险,如雷击、短路、绝缘老化等,这些故障若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将可能导致大面积停电,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开发高效、准确的线路故障监测系统成为电力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电力系统故障监测带来了新的机遇,分布式行波定位与光纤传感技术作为先进的监测手段,在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下,为 110kV 线路故障监测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二、分布式行波定位技术

(一)原理

当 110kV 线路发生故障时,会在故障点产生一个初始行波,该行波会沿着线路向两端传播。分布式行波定位技术通过在沿线设置多个监测点,捕捉这些行波信号,并利用行波的传播速度和各监测点接收到行波的时间差来确定故障点的位置。具体而言,假设故障点到两个监测点的距离分别为 d1 和 d2,行波的传播速度为 v,两个监测点接收到行波的时间差为 Δt,则可以根据公式 d1 - d2 = v × Δt 来建立方程组,进而求解出故障点的位置坐标。由于行波在电力线路中传播速度相对较快且稳定,因此该方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故障的初步定位。

(二)优势

1. 定位精度高

分布式行波定位技术不受线路长度、分支线路等因素的限制,能够精确地确定故障点的位置,定位精度可达百米甚至更高,这为快速修复故障提供了有力支持。

2. 实时性强

行波信号的传播速度快,监测点能够在故障发生后的短时间内捕捉到行波信号并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对故障的实时监测和快速响应,大大缩短了故障停电时间。

3. 适应性强

该技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 110kV 线路,无论是架空线路还是电缆线路,都能够有效地进行故障定位,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输电线路分布式故障定位监测装置
三、光纤传感技术

(一)原理

光纤传感器是基于光纤的一些特殊性质,如光的折射率变化、光的强度变化等来感知外界物理量的变化。在 110kV 线路故障监测中,光纤传感器可以安装在导线、绝缘子等关键部位,实时监测线路的温度、应变、振动等物理量。例如,当线路出现局部过热时,光纤传感器会感知到温度的变化,通过光信号的传输将这一信息传递到监测系统。通过对这些物理量的监测和分析,可以提前发现线路的潜在故障隐患,如绝缘老化导致的局部放电引起的温度升高、导线受力不均导致的应变变化等,从而实现对线路故障的早期预警。

(二)优势

1. 抗电磁干扰能力强

在 110kV 线路周围,存在着较强的电磁场,传统的电子传感器容易受到电磁干扰而影响测量精度。而光纤传感器以光信号为载体,不受电磁干扰,能够在强电磁环境下稳定工作,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 传感距离长

光纤本身的传输距离远,使得光纤传感器可以覆盖较长的线路范围,减少了传感器的安装数量和成本,同时也能实现对整个线路的全面监测。
3. 分布式测量

光纤传感器可以沿着光纤的长度方向进行分布式测量,能够获取线路沿线不同位置的物理量信息,为全面评估线路状态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

四、人工智能在故障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一)数据融合与处理

分布式行波定位和光纤传感技术虽然能够获取大量的监测数据,但这些数据往往存在噪声干扰、数据格式不一致等问题。人工智能算法,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中的聚类分析和分类算法等,可以对这些多源异构数据进行融合和预处理。通过去除噪声数据、填补缺失数据、统一数据格式等操作,将原始数据转化为高质量、可用于后续分析的有效数据,为故障监测系统的准确运行奠定了基础。

(二)故障诊断与预警

利用人工智能中的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算法,可以建立故障诊断模型。这些模型能够学习和记忆大量历史故障数据的特征,当新的监测数据输入时,模型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出故障类型、故障程度以及故障发展趋势。例如,通过对光纤传感器监测到的温度、应变等数据的分析,结合行波定位信息,神经网络模型可以识别出是局部过热故障还是导线断裂故障,并且能够提前预警故障的进一步恶化,为电力运维人员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故障处理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三)智能决策支持

基于人工智能的故障监测系统还可以为电力运维决策提供支持。通过分析故障诊断结果和线路运行状态数据,利用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系统能够自动生成故障处理方案和维修建议。例如,在确定故障位置和类型后,系统可以根据故障的严重程度、线路的负载情况等因素,推荐最优的停电范围、维修路径和维修策略,帮助运维人员快速、高效地完成故障修复工作,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运维效率。
线路故障监测系统
五、系统实现与实验验证

(一)系统架构

该 110kV 线路故障监测系统由前端监测设备(分布式行波定位装置和光纤传感器)、数据传输网络、后端数据处理与分析服务器以及用户交互界面组成。前端监测设备安装在 110kV 线路沿线的关键位置,实时采集行波信号和光纤传感器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或光纤通信等方式将数据传输到后端服务器。后端服务器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诊断,最终将故障监测结果展示在用户交互界面上,供电力运维人员查看和决策。

(二)实验验证

在某 110kV 实际线路上对该故障监测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通过人为设置不同类型的故障(如单相接地故障、相间短路故障等),测试系统的故障定位精度、诊断准确性和预警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分布式行波定位技术能够将故障定位精度控制在 100 米以内,光纤传感技术能够提前 1 - 2 小时预警局部过热故障,且故障诊断模型的准确率达到了 95%以上。这充分证明了该人工智能赋能的故障监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六、经验总结

人工智能赋能的 110kV 线路故障监测系统,融合了分布式行波定位与光纤传感技术,充分发挥了各种技术的优势,实现了对线路故障的快速、准确监测和诊断。该系统不仅提高了故障定位精度和监测实时性,还通过智能决策支持功能提升了电力运维效率和供电可靠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力系统智能化建设的推进,这种融合多种先进技术的故障监测系统将在未来的智能电网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实的保障。
上一篇:紧跟国家政策 双光谱云台摄像机携激光补光赋能森林防火监控新升级 下一篇:辽宁输电线路运维新标杆:华瑞通视频监控系统葫芦岛成功案例

最新产品
New products 了解更多>